【A-1】樹科大藝術節 《十步芳草》23日登場
【高雄訊】以文化藝術為教育核心的樹德科大,每年透過通識教育學院藝文中心推展的「橫山藝術節」,由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繼策劃執行2019年《大俠藝術節》展演後,今年持續推動由該系三年級學生企劃的《十步芳草—北高雄文化資產特別展演》(以下簡稱:十步芳草)訂於12月23日(一)起至12月31日(二)假校內橫山創意基地一樓及二樓登場。
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文化資產,都是一本豐富的寶典,是過往的智慧結晶,也是創意源泉與通往未來的解答,名稱取自「十步有芳草」之意涵,是藝管系三年級全班,經過一學期的踏查、訪談、沈澱、咀嚼,蹲低向身邊文化資產請益,讓不曾細心認識的珍貴豐富文化資產,莊嚴又創意地拉近彼此的距離。
《十步芳草》由藝文中心暨藝管系主任丁亦真擔任製作人,郭耿甫與金崇慧兩位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整學期的文化資產探索,挖掘出北高雄地區許多重要文化財,規劃系列展覽、示範演出、講座等活動,讓大眾深度理解文化資產,也對個人未來在藝術文化及創意的志業有所啟發。
《十步芳草》以「技藝」、「建築」、「傳統音樂」為主軸;展演內容由學生們以小組方式進行實地訪查、研究,再經由企劃提案後,選出八組主題,進行深度探查、研究、訪談、拍攝、及紀錄等,是新世代學子對傳統文化的一份敬意。
三大主題中以「技藝」最為豐富,包含彌陀竹編的「彌竹藝坊」、屬於美濃藍衫的「Blue鐵布衫」、大社秋意陶的「知陶」、旗山楊家紙厝技藝的「紙,別宇」,以及大社承天宮的彩繪「神彩繪影」。竹編是刻苦的精神象徵,包含著古人的生活智慧與精神;藍衫代表著客家人的堅毅,儘管技藝逐漸沒落,依舊奮力地捍衛族群精神;紙紮紙厝是台灣喪禮文化中常見的重要元素,藉由展覽向大眾傳達民間紙厝技藝,該行業與技藝雖逐漸凋零,但對傳統禮俗以及想傳達的心意依然彼此維繫著;廟宇是一個地區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徵,廟宇彩繪更是滿懷著對神明的頌揚以及對信眾的祝福,透過展覽讓大眾重視這片土地重要的傳統技藝,以欣賞藝術的角度來認識廟宇彩繪;柴燒窯的古老工法已日趨罕見,透過尋訪遵循古法的現代藝術家,提醒現代機器難以超越的手作之美。
「建築」主題,以具備現代主義建築精神的左營果貿新村為題之「眷戀」,及探訪右昌楊家古厝的「無古步美,厝不可失」。承載數十年眷村歷史的果貿新村,雖談不上是歷史悠久的古蹟,卻是時代的縮影,更是作為融合各族群人文特色的最佳空間與環境表現,更重要的是,果貿新村堪稱臺灣呼應世界現代主義建築的經典案例,小組成員深入社區,透過不同形樹述說老眷村的新時代意義;右昌楊家古厝儘管時光荏苒,滄海桑田,但至今對右昌人民仍保有深遠的影響,藉由展覽帶領觀眾認識及感受當時的古厝與楊家人文風采,當然不可少的是領略古厝的建築藝術之美。
「傳統音樂」是以藏身於大社青雲宮的「廣益南樂社」為重點,認識已經被登錄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—南管藝術,從歷史、樂器、樂譜與樂人等面向,企圖立體呈現出南管從古至今的變化與故事,並在12月27日上午以講座音樂會讓大家認識傳統音樂之美。
今年也是包浩斯學校成立百年,《十步芳草》展演期間,精心策畫「包浩斯文件特展」,用以回顧100年包浩斯的歷史和發展,藉由文件展的方式讓觀眾認識包浩斯在工業設計、建築、應用藝術等領域至今對後世產的深遠影響,為人們回溯這段延續一世紀的設計傳奇。
圖說:《十步芳草》海報